衛教專欄 Column

打開
關閉
  • LINE
  • facebook
  • Plurk
  • Twitter

親愛的大人:我不是故意要調皮搗蛋! 我沒有那麼壞,我只是靜不下來 —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診斷標準、病因、盛行率

 

 

撰文 | 楊健良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審評 | 周文君理事長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在2023年的世界心理健康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專題網頁中指出[1]:「良好的心理健康對我們十分的重要,但全世界仍有1/8的人有著精神健康的狀況,這可能會影響到身心理的健康以及個人的生計,有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以及青年受到精神健康問題的影響。」

當家長手機來電鈴聲響起,來電顯示是孩子班上的老師時,爸媽心裡或多或少都會揪一下,不過此時也稍稍有譜了,因為都明瞭學校老師不會平白無故地撥電話給家長,也就擔心起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在學校裡出了什麼事情。

果不其然,在忐忑不安下接起了電話,通話那頭的老師就好似連珠炮般不斷地抱怨著孩子上課總坐不住、老愛東張西望、不專心、經常跑來跑去、非常的調皮,寫個作業又常分心,總要東摸西摸個老半天,老師甚至還說有時孩子在課堂上也會打斷她的教學,甚至上課時,孩子會從座位起身,就這樣走出了教室。

除了上課不專心,孩子有時還會跟老師講話大小聲,考試成績也不慎理想,每當孩子有這些不被老師認可的行為時,老師就會懷疑我們的孩子可能是「過動兒」,甚至建議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要帶孩子到兒童心智科門診尋求醫療的診斷與幫助。

在醫院的兒童心智科門診中,常有相似主訴的爸媽帶著孩子前來門診,有些家長是因為常常接到老師的電話告知,建議家長要跟孩子一起去門診,家長來到診間後,跟醫師描述起孩子的狀況,都說剛開始會認為自己的孩子可能只是單純的活潑好動,但是當孩子同學的家長也跟著責怪起我們怎麼都不會教小孩時,時間一拉長,身為家長的也會逐漸失去耐心,甚至因此受到影響,出現打罵小孩的情事,這些育兒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都讓來到兒童心智科門診求診的家長感到相當的挫折與沮喪[2] [3]

陪同孩子來到診間的爸媽,個個面帶愁容的跟醫生描繪著孩子的狀況,還有學校老師所說的那句話:「從小朋友在校的行為舉止,懷疑可能是過動兒,建議爸媽帶孩子去看診!」

一、好動的孩子:過動兒的症診斷標準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DSM-IV診斷標準,所謂的「過動症」,其正式的醫學診斷名稱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在兒童時期俗稱為「過動兒」,「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須是在7 歲以前發病,症狀同時出現在兩個或以上不同場所(如:學校、家裡、工作場所),並造成個案於社會、學業或是職業功能上的顯著損害,且需排除因為其他發展性疾患或是因精神疾病所引起,其主要的問題表現在三個層面,分別為:注意力不易集中、活動量過多、行為衝動[4] [5]

(一)、注意力不集中(Attention Deficit)
患者在讀書或是作事時無法專心,其專注力短暫、無法持續,容易因其他的事情而分心,做事粗心大意、常常出錯,常會忘了攜帶需要使用到的物品,討厭或是逃避那些需要用心去做的事,特別是讀書或是作課業,上課時經常會發呆,做事缺乏條理以及組織性。

(二)、過動(Hyperactivity)
患者活動量大,上課或是寫功課時無法安靜的坐著,常會走來走去、爬上爬下,必需要坐著的時候也無法安份,身體常會動來動去,部分個案會有話多、愛說話的情況。

(三)、衝動(Impulsivity)
患者做事衝動、欠缺考慮、缺乏耐心,經常無法等待、容易干擾到他人,平常則是愛插隊或插嘴,常會有不經心的小動作去碰觸他人。

二、ADHD的病因

依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文章指出[6],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患者有78.8%係因遺傳所致,ADHD患者大腦中所分泌的多巴胺以及正腎上腺素量,與常人的分泌量相比較有偏低的情況,也因此造成患者無法有效的篩選及過濾進入大腦中的訊息,導致注意力無法集中,缺乏行為控制的能力,進而容易有不專心、過動以及衝動的症狀,從大腦的掃描中也發現到,一般成人與患有ADHD但是卻從未接受過治療的大腦兩相比較,ADHD患者的葡萄糖代謝活性較一般人低。

衛生福利部指出長期的追蹤研究[7]同樣也顯示ADHD患者的大腦前額葉活性明顯降低,這顯示ADHD是種腦生理功能異常的疾病,而且患有ADHD兒童大腦平均發展速度比一般正常發展的兒童慢了三年,因而出現有注意力不足、衝動以及過動的症狀。

羅東博愛醫院專欄[8]指出,研究證實由於ADHD患者腦部的缺損,導致腦部成熟度較同年齡者慢,也有腦部前額葉皮質下迴路的功能異常,以及神經傳導物質功能的變異,醫學界也逐漸了解到ADHD是一種腦部發展遲緩所造成的神經認知功能障礙問題。

目前醫學界對於ADHD的成因仍尚無定論,不過目前諸多的醫學資訊中已可確定ADHD的病因為大腦多部位神經功能異常所造成,其主要病變的部位是以大腦額葉為主,ADHD可能的原因包含如下[5] [9] [10]

(一)、神經及化學性因素

1. 神經傳導物質異常
人體大腦的神經細胞,彼此之間需傳遞訊息,要藉由一些化學物質來作用,其中多巴胺(Dopamine)負責傳遞腦部發出的訊息,與運動功能、注意力、記憶較有相關,然而多數ADHD患者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有失衡的現象,如:多巴胺的分泌均較常人為低。

2.腦部結構異常
目前已知ADHD患者的前額葉、大腦基底核、小腦會比一般人來的小,ADHD患者連接前額葉左右兩邊的胼胝體較少,造成神經傳導物質衝動時無法順利連接前額葉左右兩邊區域,以致於ADHD患者的動作執行能力較差,會有衝動、暴躁、攻擊、擾亂性的行為[11]

3.腦組織器質性損害
妊娠早期受到病毒感染、產鉗助產所造成的腦損傷、幼年時曾罹患腦膜炎、顱腦外傷與損傷…等原因造成腦部的缺氧。

4.遺傳
依據「臺灣醫學會」的資料指出[12],研究顯示患有ADHD孩童的一等親,如:父母親與手足,會有2至8倍的風險會患有ADHD,在成人ADHD的研究之中發現,患者的手足有較高的機率患有ADHD,此研究結果顯示,ADHD與遺傳基因有高度的關聯性。

(二)、環境因素
1. 母親在懷孕期間酗酒或是藥物濫用
母親在懷孕的期間接觸或暴露於有害環境,恐會導致幼兒腦部發展的缺損,如:藥物濫用、抽菸、酗酒、接觸到重金屬毒素、或在孕期受到感染、出生時胎兒體重過輕…等問題。

2. 鉛中毒
某些環境因素會導致兒童行為過動或是注意力不易集中,包括有:飲食(如:糖分或是人工添加物)、鉛中毒…等。

3. 維生素缺乏
依據「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的報導[13],於文章之中指出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過動症兒童血液中的維生素B群、礦物質鐵/磷比偏低,在飲食上明顯較少攝取蔬菜、水果、蛋白質類的營養食物,偏愛吃高糖、高熱量、高油的食物。

4. 缺乏微量元素,如:鐵、鋅、鎂、錳
每種維生素及礦物質都對身體都有特定的作用,而製造「神經傳導物質」的材料,包含有胺基酸、維生素、礦物質、omega-3脂肪酸…等,研究發現,ADHD患者體內有明顯較低的微量元素濃度,而這此些微量元素與腦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都有其關聯性。

  • 鐵:為構成血紅素的主要原料、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 鋅:參與皮膚、毛髮、指甲…等多處位置的修補作用,促進生長、傷口癒合
  • 鎂:能量代謝、訊息傳遞、細胞膜穩定性、神經傳導…等功用
  • 錳:維持腦部正常運作,與血糖的調節、血液的凝固、生長發育以及中樞神經的正常運作有關係

ADHD盛行率[5] [7] [14] [15] [16]

「世界衛生組織」專題網頁[17]【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中指出有3.1%的10-14歲青少年以及2.4%的15-19歲青少年患有ADHD,其特徵包括有:難以專注(注意力不易集中)、過度活動(活動量過多)、做事不顧後果(行為衝動)。

2020年3月,衛生福利部在【衛福季刊】中指出,依據我國本土的研究,ADHD的盛行率為7.5至10%,ADHD為常見於學齡期兒童的神經發展性疾患(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在兒童時期俗稱為「過動兒」,ADHD是種會干擾學習以及人際關係發展的疾病,ADHD是兒童精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在兒童人口中,約有5至10%的人患有ADHD,性別比例則是男童較女童為多。

2023年10月,衛生福利部資料指出我國ADHD盛行率為9.02%,但卻只有1.62%的人接受醫療的診斷、僅1%的人接受完整的治療,資料顯示ADHD在我國仍處於低診斷以及治療不足的狀況,ADHD的孩子在經過適當的治療後,有90%其症狀能夠獲得改善,顯見藉由提升民眾對於ADHD的認識以及辨識、引導並協助ADHD的孩子就醫治療,已是個刻不容緩的議題。

依據「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的資料[18]說明,在過去的觀念裡,會認為ADHD是小孩才會有的疾病,只要進入青少年時期就會自己變好了,但是研究發現,有高達50%比例的ADHD孩童會延續到青少年,甚至是到成年的階段,據統計,在美國大約有4.4%的成人有患有ADHD,其中卻僅有約10%的患者有自覺,並接受治療。

 

您如果發現孩子可能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症狀時,建議家長及早帶孩子至門診,接受專業醫師的評估、診斷以及治療,當經過ADHD的鑑定與諮詢後,確認孩子是ADHD元氣小子,雖然未來在教養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些許的挫折,但可以肯定的是也會有著許許多多的意想不到的驚喜,深信天真與善良、創意滿分、永保赤子之心的孩子,是上天給的禮物,ADHD的孩子是爸媽手心上活力滿滿的「元氣小子」。


✅ 審評意見:

感謝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成果推展組刊登此科普文章,讓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藉此寶貴良機,傳遞正確訊息給社會大眾,讓ADHD的兒童青少年甚至是成人,對此疾患有正向的認知,也對醫療有更多的信任,並選擇正確的專科尋求醫療協助,一起勇敢面對這樣高治療改善率的疾患,並戰勝它。

 ADHD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腦生理功能異常導致的神經發展疾患,約有2/3至3/4的兒童患者,其症狀及功能障礙會持續到青少年甚至成人。國內兒童青少年族群中的盛行率約9.02%,但就醫率約僅1.62%,診斷率約為1.24%,而完整治療率更只有約1%。可見此疾患患者在台灣仍處於低就醫、低診斷及治療不足的狀態。且ADHD合併其他任一精神疾病之比例高達65-75%,其中包括行為規範障礙/對立反抗症52%、學習障礙50%、憂鬱症17%、焦慮症33%、自閉症類群障礙症14%、妥瑞症1%等。若不治療,症狀困擾容易變得嚴重,影響患者學習適應及家庭與社區生活品質甚鉅。

近代醫學研究發現,ADHD之致病機轉主要爲相關於腦中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二類神經傳導物質的調節功能出了問題,進而導致掌管高階認知及執行功能的大腦前額葉活性明顯降低,遂於臨床上出現注意力缺失或過動/衝動等症狀。長期的追蹤研究也發現,患者之大腦平均發展速度及腦成熟度比一般正常發展兒童慢二至三年。ADHD之成因目前尚形成定論,但遺傳學研究顯示此疾患與遺傳基因有高度的關聯性(78.8%),一些造成腦神經生理傷害的因素也很可能相關,而心理社會環境因素雖非主要致病因,但會影響患者症狀之表現、嚴重度及適應情形。若孩子頻繁出現有關注意力缺失或過動/衝動等特徵與行為表現,請帶孩子尋求兒童青少年精神專科醫師協助,以進行正確診斷。

ADHD的治療,主要是透過整合性治療模式,包括藥物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及學校特教環境之協助。針對ADHD核心症狀,藥物治療可改善腦神經功能、腦發展、學習、社交及情緒管理,療效佳且安全性高。長效型藥物更讓服藥簡化成一天一次。長期追蹤顯示藥物對身高體重之影響不大、無藥物濫用或成癮之風險,甚至對成癮性行為具保護作用。對於是否用藥或藥物種類的選擇、使用方式及停藥時機,務必與專科醫師進行雙向溝通,並盡可能遵從醫囑。ADHD治療改善率高達80%,且正規的治療方式健保都有給付。

接受醫療並非將孩子汙名或標籤化,反而是讓孩子找回潛能、找回自信,更找回屬於自己的舞台。「有健康的心靈,才能擁有真正的健康」,切莫因汙名化之刻板印象,而錯失黃金治療時機。


🔖 參考文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orld Mental Health Day 2023. https://www.who.int/campaigns/world-mental-health-day/2023. Accessed November 17, 2023.
  2.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衛教天地】「孩子不是故意的!」– 認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東元綜合醫院精神科 張夢涵醫師)。取自 https://www.tyh.com.tw/b_health_s.php?new_id=2227 (2023/11/15)
  3.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衛教專欄: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張學岺醫師提供)。取自https://www.tscap.org.tw/TW/NewsColumn/ugC_News_Detail.asp?hidNewsCatID=6&hidNewsID=86 (2023/11/15)
  4. 台中榮總。兒童青少年心智疾患簡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台中榮總精神部:林志堅醫師、侯伯勳醫師)。取自 https://bit.ly/3SPUlyq (2023/11/16)
  5. 臺北榮民總醫院。衛教專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陳映雪主任)。取自 https://wd.vghtpe.gov.tw/vghpsy/Fpage.action?muid=452&fid=108 (2023/11/16)
  6.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療新聞: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取自 https://www.cmuh.cmu.edu.tw/NewsInfo/NewsArticle?no=4311 (2023/11/21)
  7. 衛生福利部。ADHD衛教懶人包。取自 https://dep.mohw.gov.tw/domhAoh/cp-4911-76241-107.html (2023/11/21)
  8. 羅東博愛醫院。ADHD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之神經回饋治療介紹。取自 https://www.pohai.org.tw/health_detail.php?PKey=1824 (2023/11/21)
  9.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取自 https://www.fda.gov.tw/tc/includes/GetFile.ashx?id=f636695403291886872&type=2&cid=23461 (2023/11/22)
  10. 臺中榮民總醫院。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介紹。取自 https://www3.vghtc.gov.tw:8443/html/images/upimages/176094287BA.pdf (2023/11/21)
  11.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與一般學生移動性與 操作性技巧之差異性研究。取自 http://bse.spe.ntnu.edu.tw/upload/journal/prog/9LQ_200Y_129M_3T91022.pdf (2023/11/22)
  12. 臺灣醫學會。躍動的飛魚:解析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取自 http://www.fma.org.tw/2016/bio-2.html (2023/11/22)
  13.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過動兒爸媽不哭!治療過敏、吃對食物,可能改善病情。取自 https://research.sinica.edu.tw/pan-wen-harn-adhd-nutrition-allergy/ (2023/11/22)
  14.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藥學雜誌電子報(第154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治療新選擇。取自 https://jtp.taiwan-pharma.org.tw/154/046-052.html (2023/11/16)
  15. 衛生福利部。衛福季刊(第24期)-共同幫助孩子,克服注意力不足、過動挑戰,認識ADHD治療新趨勢。取自 https://www.mohwpaper.tw/adv3/maz24/utx06.asp (2023/11/16)
  16.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衛教單張: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取自 https://www.cmuh.cmu.edu.tw/HealthEdus/Detail?no=6613 (2023/11/17)
  17.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ental health of adolescents.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adolescent-mental-health. Accessed November 16, 2023.
  18.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26卷12期):成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吳煜隆、黃志中)。取自https://doi.org/10.6965/FMPMC.201112.0014 (2023/11/21)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