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專欄 Column

打開
關閉
  • LINE
  • facebook
  • Plurk
  • Twitter

文章--兒童口吃的問題

 

兒童口吃的問題

林口長庚兒童心智科103/1/6修訂

 

 

壹、前言

     不同的種族文化皆有其文字及語言的特性,藉著此功能可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思想與情緒反應。古代的人認為口吃是魔鬼附身,而以火來燒舌頭或割掉舌頭,但口吃實際上是思想與語言不平衡的結果。由於言語的不流暢,溝通能力的障礙,無形中影響了人際關係,造成在競爭上的落後,挫折感也較多。

 

貳、口吃的定義與遺傳

          口吃是語言節律的缺陷,言語的不流暢,包括了言語的重覆、遲疑不安、拖長語言、不當的口頭語,插入語言等。

          一般人的口吃機率為百分之一,從遺傳上研究發現:如雙親都有口吃者,其子女有百分之六十的機會,雙親只有一人有口吃者,其子女有百分之四十的機會,且男性較女性為多,可能與男性身體及語言等發展皆比女性慢有關。

 

參、正常與不正常的口吃

          不少年紀小的孩子也出現暫時性的口吃,稱發展性口吃,大約在二歲到四歲時出現,不會持續太久可自然消失。

          美國心理學家詹森的報告,一般的口吃者可能有心理問題,如較神經質、敏感、害羞、缺乏安全感、心情低落、生活不適應等原因。口吃和心理因素關係頗大,到底是因還是果很難定論,有的孩子知道自己說話能力不好,感到傷心與焦慮,再加上挫折感與自尊心低,更加重口吃現象,也影響到人際關係。

          此外在生理上的異常如:腦部受損、口腔聲帶、唇舌的異常,皆可引起口吃。精神科的一些疾病也會有此現象,如自閉症缺乏人際溝通,根本不了解語言的意義。兒童期精神分裂病,人際關係差,其語言發展也相當古怪。其他的精神官能症及精神病皆有可能有口吃現象。

 

肆、口吃的治療

          對生理疾病所造成的口吃,須先矯正其生理的缺陷。有些口吃的孩子,在家中不會口吃,但到學校後卻口吃而不能流利談話,學校生活較為緊張,所以孩子會因緊張而口吃。不過,有的孩子在朗讀或唱歌時,可能是看不見他人,注意著課本或歌本,情緒不緊張,反而沒有口吃的現象。由此可知,我們應指導孩子在任何場合都能放鬆心情,治療方法如下:

      一、父母正確的態度:

            父母在了解口吃的狀況後,需鼓勵孩子自然的交談,可示範正確簡單的發音,在教導上盡量和顏悅色且循序漸進,以免讓孩子感受到壓力。由於正常人在兩歲到四歲時可產生正常的口吃現象,正確的親子教育可讓其口吃消失,但管教太過於溺愛、放縱或太嚴格的處罰等,會造成口吃的增加,故在管教上須適中,以減少發生口吃的機會。

 

      二、良好的環境:

            環境對語言的發展影響很大,如果父母及家人的健康及情緒不穩,家中人際關係不和,加上教育的不良,甚至父母錯誤的育兒觀念及方式,或因工作及個性的因素,都可能造成孩子口吃的症狀。

            此外如果家中有事事好辯而不讓他人開口表達的人,或說話時字詞再三重疊的人,孩子不是受壓抑而不能暢所欲言,便是受其影響而反覆重疊。尤其是年齡相近的兄弟姊妹中有這種人,最易受強烈影響。因此哥哥或姊姊中有好辯而說話急速的,應事先和他們說好,不可對弟妹指責或取笑。對於不懂事而好玩的孩子,看到口吃的人時也會好奇地模仿一番,不過屬於這一類的口吃,只要稍加留神,很快就能矯正過來。 

       口吃的孩子入學後,我們應該事先和老師聯絡,在孩子習慣學校生活以前,盡量減少談話的機會,避免突然指名站起來回答,若需要問話時,應選擇答案很簡單的,盡量問他所能回答的問題,慢慢培養他的信心,不要使孩子感到驚慌、困難,以免刺激他的情緒,增加緊張度與挫折感。

 

      三、學習放鬆:

         說話時聲帶的顫動、肌肉的鬆緊、呼吸的方式等,都會影響說話。我們應該指導孩子盡量放鬆心情,因為過度緊張,呼吸不順暢,說起話來就不流利了。口吃的孩子,吸氣比呼氣強,每當想說什麼時,由於緊張便引起用力吸氣的動作而使聲帶緊繃,結果發不出聲音。矯正口吃時要使呼吸順暢,練習吸氣後慢慢呼出,同時在呼氣裡學習說完一句話,由短而長,在輕鬆的情境中,心平氣和地陪孩子練習,多鼓勵孩子,增強其信心,逐漸改善口吃的情形。

 

伍、結論

          瞭解口吃的生理與心理原因後,能對症下藥,輔以教育及訓練,相信在父母愛心與耐心的照顧下,再配合學校老師的協助,大部分口吃的孩子都能改善,成為說話流利的孩子。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