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專欄 Column

打開
關閉
  • LINE
  • facebook
  • Plurk
  • Twitter

兒童青少年族群中COVID19 相關的神經學及精神症狀表現

兒童青少年族群中COVID19 相關的神經學及精神症狀表現

 

心禾診所   吳思穎醫師

 

        COVID 19 的全球疫情之下,患者除了呼吸道症狀,呈現神經學或精神症狀的案例也陸續被報導。由於兒童青少年相對感染人數較成人少,SARS-CoV-2病毒感染相關的神經精神表現樣態、病理機轉、治療方式、預後,目前都在研究當中。台灣近期也出現十數位兒童染疫合併急性腦炎,病程快速,不論醫療人員或社會大眾都掛心且不捨。在與病毒共存的趨勢下,關注兒童青少年COVID19患者的神經功能和精神狀態變化,對於生理及心理健康的保障是重要的基礎。

 

 

  • 案例呈現

 

        台灣目前尚未有可參考的臨床個案資料發表,以下以2022年3月發表的個案報告1 作為例子:

 

        一名15歲美國少女因為不尋常的行為被母親帶至急診。她已有三天難以入睡,且就醫當天整個人情緒極不穩定,告訴旁人她死期已到,看到也感覺到頭髮裡有許多蟲。她在家中車庫倒下,出現類似癲癇的抽搐動作約2分鐘。母親向醫護人員表示,少女和全家人大約在二週半前皆感染COVID19,少女曾接受類固醇治療5天,療程結束於一週前。在急診室,少女意識警醒,對人、時、地定位正常,但持續疑神疑鬼,有妄想和幻覺。她的意識、認知、注意力並未隨時間有起伏變化。血液檢查無特殊異常,尿液的非法藥物篩檢皆為陰性。進一步檢查也排除甲狀腺問題、其他細菌病毒感染、自體免疫抗體疾病。腦部核磁共振、婦科超音波、腦波、腦脊髓液檢查沒有特殊發現。她過去沒有精神疾病病史或家族史。

 

        少女被安排住院,她的怪異行為持續著:懷疑醫護人員並相信自己被附身、持續有幻覺、認為旁人都在注意她、突然以湯匙攻擊看護。醫師以抗精神病藥物(olanzapine 5 -> 7.5mg/d)治療,她的精神病症狀開始改善,並在5天後出院。在出院後一週的回診,她的精神病症狀已完全消失。醫師原本計劃維持藥物治療並於後續六個月逐步減藥,但少女之後未再回診。

 

 

  • SARS-CoV-2病毒是如何影響大腦的功能?

 

        美國一個大型世代研究 2,進行 236379 位COVID19患者的電子病歷回溯,指出在感染後六個月期間內,約 33 %患者出現各種神經學或精神症狀,包含:腦出血、缺血性中風、帕金森氏症、失智、焦慮、憂鬱、精神病等。這些神經功能異常的表現,可能出現在患者有呼吸道症狀之前、期間、或數週之後,也無法以COVID19感染嚴重度預測,即使是輕微的感染,也可能出現神經功能受損的症狀。  

 

        SARS-CoV-2 冠狀病毒已知會進入鼻腔的嗅覺黏膜,造成嗅覺喪失。目前沒有確切證據支持病毒直接侵入大腦神經組織造成損傷。研究證據支持二項機制:1. 病毒藉由結合細胞膜上的ACE 2 受器,進入大腦血管內皮細胞,引起週邊神經組織的發炎反應。2. 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發炎反應造成神經系統續發性的損傷。

 

 

 

      JAMA Psychiatry的論文作者整理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炎反應是如何影響腦部 3

 
 

圖片引用自How COVID-19 Affects the Brain;JAMA Psychiatry. 2021;78(6):682-683.

 

 

- 免疫風暴活化腦部小神經膠細胞、造成神經元受損

嚴重的COVID19患者身體內正發生全身性的免疫風暴,各種促進發炎反應的訊號大量釋放。其中TNF-α 可穿透腦血管屏障進入腦組織,活化小神經膠細胞,吞噬受損的的神經元。活化的小神經膠細胞進一步釋放訊號,造成興奮性的神經傳導路徑(glutamate及NMDA 受器)活性上升。這些變化,可能引發患者在學習、記憶能力的變化,或是產生幻覺、惡夢。過度興奮性活動造成的神經元損傷死亡,也可能導致大腦區域性功能受損,或產生與特定神經傳導物質相關的神經精神症狀。

 

- 發炎影響單胺類神經訊號傳導,造成神經精神症狀

發炎反應會活化特定酵素,減少腦中血清素生成。部分免疫因子亦抑制與情緒、動力、專注力相關的單胺神經傳導素分泌,使患者出現憂鬱、失去樂趣、負面思考、心理動作遲滯、自殺想法等。發炎反應也抑制神經滋養因子的生成及神經修復 。

 

- 發炎促成微小血栓及腦部缺氧性損傷

病毒進入腦血管內皮細胞,啟動發炎反應,活化各種免疫細胞及補體系統,促成微小血栓形成並堆積於血管內,可能造成腦部缺氧性損傷。同時補體系統引發小神經膠細胞進行吞噬受損的神經組織。神經精神症狀可能與腦部微小區域的中風和神經損傷有關。

 

 

 

 

  • 兒童青少年患者的神經精神症狀表現

 

        由於兒童青少年在COVID19疫情中相對感染人數少,症狀較輕微,相關的神經精神表現也尚未有明確了解。發表在 The 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 的論文 4,提供英國以全國性、前瞻性的兒童青少年COVID19 住院患者研究的統計結果,值得做為參考。

 

        研究中,兒少住院患者若出現神經學或精神症狀,且推測與COVID19相關,經過神經科照會或完整評估後收案,由醫療人員登錄病史、檢驗、影像學、神經生理檢查、治療方式、疾病進程、出院復原狀況於CoroNerve 研究資料庫。收錄個案分為二群:一群為神經精神症狀出現於COVID19感染期(COVID neurology group),另一群為症狀出現於COVID19感染相關之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註1(PIMS-TS group, Paediatric inflammatory multisystem syndrome temporally associated with SARS-CoV-2)病程中,此症候群多在病毒感染後數週發生。

 

        在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1日期間,全英國共有1334位兒童青少年因COVID19住院,其中有52位個案符合收案條件,平均年齡9歲,神經精神症狀出現的盛行率為 3.8%。在27位COVID19 nerology group中,14位個案有大腦病變,包含癲癇重積狀態7位、腦炎5位、單純功能性精神病2位。27位個案中,有13位以神經免疫疾病為主要病理機轉,包含Guillain-Barré症候群5位、急性瀰漫性腦脊髓炎4位、急性去髓鞘症候群3位、自體免疫腦炎1位。

 

        25位PIMS-TS group中,患者較常同時有多種症狀表現,包含:大腦病變22位
(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風、腦炎、癲癇)、周邊神經系統病變10位、行為變化9位、幻覺6位。當中之僅有1位確認為神經免疫疾病(急性瀰漫性腦脊髓炎),可能在PIMS-TS 族群中,致病的免疫機制與COVID neurology group有所不同。PIMS-TS族群中三分之二的個案有影像學異常,多在大腦胼肢體出現可回復的病灶。此型病灶被推測為細胞因子引發的glutamate 活性上升,導致神經髓鞘內水腫。但在PIMS-TS 族群中是否由此機轉致病,尚需證實。

 

        PIMS-TS group相較於COVID19 neurology group,有較高比例住進加護病房(80% vs 22%)、接受免疫調節治療 (88% vs 44%)。二群在出院後初次門診追蹤,有失能狀況的比例則沒有顯著差別(37% vs 28%)。整體而言,65%個案有顯著良好的復原,33%有失能,2%過世。

 

        值得注意的是,全部個案在入院時只有23%呈現呼吸道症狀,有15% 單純只表現神經或精神症狀,在做了PCR後才確認有COVID19 。作者提醒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若孩童青少年有新出現的神經精神症狀,需要考慮篩檢SARS-CoV-2做為鑑別診斷之一。PIMS-TS group 個案相較COVID-19 neurology group有較高比例種族為非裔或亞裔(88% vs 52%),在英國非裔及亞裔僅佔人口的13%。後續也需要注意國內兒少在出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的比例、症狀型態、病程表現。

 

        此篇研究可讓我們對於COVID-19住院患者的神經精神表現有概括性的了解,但其限制在於醫療人員在工作過載中未必能全數通報,較輕微或出現時間短暫的症狀也可能未被評估確認,病況危急的個案可能有相關症狀但未及被評估即過世。根據CoroNerve研究統計,兒少住院患者的神經精神症狀出現比例為成人住院患者的4倍,其中的機轉有待探討。另外,關於社區中、輕症的COVID19 兒少患者的神經精神表現,仍有待更多研究資訊來理解。

 

 

 

  • 給家長:細心觀察孩子的生理及心理狀況

 

        面對漫長起伏的疫情,家長和孩子們都共同承擔著生活的不確定性和慢性壓力,反映在生理和心理上。因此孩子可能有焦慮擔憂、難入睡、難專心、情緒浮躁的反應,若是合理說明安撫、放慢生活節奏、安排親子之間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孩子的狀況可被調節而較平穩,則不需太憂心。若是有持續焦慮憂鬱,影響學習和生活,可尋求輔導老師、心理衛生人員、兒童心智科醫師的協助。

 

        若孩子有新出現以下狀況:

  • 意識改變:昏昏沈沈、人時地搞不清楚、有時清醒有時嗜睡
  • 性格改變:突然變得消極、有攻擊性、疑神疑鬼
  • 難以解釋的極端情緒:憂鬱缺乏活力、莫名激躁、害怕退縮
  • 認知功能退化:原本會的寫字、計算能力突然退步很多
  • 幻覺:看到客觀不存在的影像、聽到客觀不存在的聲音
  • 多疑、妄想:覺身邊認識或不認識的人都在注意自己、相信有人對自己不利、感覺被監視
  • 混亂行為

 

        孩子或許同時伴隨發燒或其他身體不適,請務必儘速就醫。適當的評估和及早治療,大部分孩子的COVID19相關神經精神症狀有機會得到良好的改善。

 

 

 

註1 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PIMS,又稱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MIS-C是新冠肺炎開始流行後,衍伸出的發炎性疾病。MIS-C可能發生的年齡介於0到19歲,主要在6到12歲的孩童身上出現居多,大多在兒童染疫後二到六周內發生,目前致病的原因仍不明。在Alpha病毒流行期間,MIS-C的發生率約為每10萬名確診兒童中出現54.5例;Delta變種病毒期間,則為每10萬名49.2例。隨著Omicron變種病毒疫情逐漸輕症化,確診兒童出現MIS-C的機率下降到10萬名3.8例;但即便是無症狀患者,仍有可能出現MIS-C。

 

若是兒童、青少年曾經確診新冠肺炎,且發燒至少三天,經過實驗室檢查顯示發炎指數上升,搭配以下條件中至少兩項:

- 出疹或雙側非化膿性結膜炎、黏膜發炎

- 低血壓、休克

- 心肌功能受損(包含心包膜炎、瓣膜炎或冠狀動脈異常)

- 凝血功能異常

- 急性腸胃道症狀(例如:腹瀉、嘔吐、腹痛等)

排除可能造成臨床症狀的原因後,就可以診斷為MIS-C。

 

參考資料

1.  Psychosis After Infection With SARS-CoV-2 in an Adolescent: A Case Report

Reena Thomas, MD Michael J. Hernandez, MD Roy Thomas, DO, MPH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https://www.jaacap.org/article/S0890-8567(22)00113-7/fulltext

 

2. 6-month neurological and psychiatric outcomes in 236379 survivors of COVID-19: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using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Maxime Taquet, PhD Prof John R Geddes, MD Prof Masud Husain, FRCP Sierra Luciano, BA Prof Paul J Harrison, FRCPsych
The Lancet Psychiatry VOLUME 8, ISSUE 5, P416-427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psy/article/PIIS2215-0366(21)00084-5/fulltext

 

3. How COVID-19 Affects the Brain

Maura Boldrini, MD, PhD ; Peter D. Canoll, MD, PhD ; Robyn S. Klein, MD, PhD

JAMA Psychiatry. 2021;78(6):682-683.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psychiatry/fullarticle/2778090

 

4. Neur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SARS-CoV-2 infection in hospitalis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the UK: a prospective national cohort study

Stephen T J Ray, MPhil  ; Omar Abdel-Mannan, BMBCh ; Mario Sa, MD ; Charlotte Fuller, MBChB ; Greta K Wood, MRes ; Karen Pysden, MBChB  et al.

The 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  VOLUME 5, ISSUE 9, P631-641,

https://doi.org/10.1016/S2352-4642(21)00193-0

 

5.Lancet Child Adolesc Health. 2021 Oct;5(10):708-718.

Illness duration and symptom profile in symptomatic UK school-aged children tested for SARS-CoV-2

6.Pediatr Infect Dis J. 2021 Dec 1;40(12):e482-e487.

How Common is Long COVID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