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專欄 Column

打開
關閉
  • LINE
  • facebook
  • Plurk
  • Twitter

文章--孩子偷東西怎麼辦?

 

孩子偷東西怎麼辦?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李幸蓉醫師

 

    「偷竊行為」常是父母及老師頭痛的問題之一,在門診常見到氣急敗壞的父母和手足無措的老師,來到診間常常已經是累犯或是合併其他行為問題的孩子。父母傷心又生氣,不僅打了罵了都沒有

用,老師也傷透腦筋,著實考驗著父母的耐心和老師經營班級的智慧和能力。

    常見到父母或老師以威脅恐嚇的方式來喝止偷竊的行為,這樣的作法反而造成親子師生間關係的緊張和對立。孩子之後也知道到這些威脅都是無效果的,既不會真的上警察局也不會真的被剁手,反

而膽子越來越大,偷竊次數越來越頻繁,或是因犯錯而特意強調或標籤化孩子的行為,造成孩子的自尊心受挫,影響人際互動,反而導致道德感發展影響,將錯就錯,行為問題反而日益嚴重。

    其實偷竊是孩子成長的一個外顯行為的表現,就像孩子的道德感分為三個階段,前道德規範層次(權威期、後果期),道德規範層次(和諧期、法律期),後道德規範層次(契約期、良心期),在

懵懂無知缺乏道德觀念,以及需求越益增加之下,偷竊就是想解決內在需求最直接快速的方式。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就像大多數的大人回朔過去都有一段偷東西的歷程。原因可能是希望自己擁有這

個東西但父母拒絕;或是零用錢不夠但我很喜歡或我很想擁有;或是同學有但我沒有,我很羨慕也很想和同學分享東西;和同學一樣擁有才能獲得同儕的認同感;或是僥倖的心理,只希望不勞而獲;

希望獲得父母師長的注意和關懷,能有多一點的關愛;或是不當地學習對象和模仿,認為這是正常的行為;或是偷竊才能加入同儕團體的行動等因素。

    初犯的行為其實是介入最好的時機,可以了解究竟是何種原因而發生,如果沒處理好,除了留下成長的陰影外,問題可能會更加嚴重。另外偷竊的行為技巧是可以被訓練的,行為會越來越純熟,之

後只會越來越難處理。

   因此對於偷竊行為有幾點建議提供給家長和老師做為參考:

  1. 財不露白,教導孩子妥善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和財務,家中金錢務必收好及清點好,避免孩子輕易拿到金錢。

  2. 物品所有權的觀念建立,寫上名字,不把他人的物品帶回,也不帶貴重的物品上學,家長也要尊重別人或孩子的物權,以身作則融入生活中。

  3. 品德教育的建立,以時事或故事及團體角色扮演的方式帶入學習課程中,建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不厭其煩的加強孩子法律及道德的觀念。團體活動中讓孩子了解失竊者的心情和偷竊者所應負的責任。

  4. 了解孩子對於金錢的運用和習慣,家長應視孩子不同階段物質的需求來調整零用錢的金額,過多或過少都不恰當。除教導孩子金錢的使用外,學習延宕滿足及需求排序及學習存錢購買想要的

  5. 東西,以勞務來換取超過的金錢和賠償所花掉的偷竊金額,自行體會並思考偷竊後的代價。若以縮減零用錢來當作處罰,反而易回到原點效果不彰。

  6. 愛與接納孩子的犯錯,守密及維持孩子的自尊,以平常心來看待,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平日對孩子多以獎勵代替責備,可減少偏差行為的發生。

   一旦出現偷竊行為,務必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了解問題的癥結,才能加以協助導正孩子偏差的行為。親職關係的好壞,攸關孩子是否願意坦承揭露內心的世界。孩子偏差最大的可能成因來自於家

庭功能的失衡和不適當的教養觀念,家庭效果不彰的孩子,容易誤入歧途。因此家長如何協助孩子,配合學校和老師的教導協助孩子向上向善的成長,考驗著家長的智慧,有時孩子的需求解決了,

問題也迎刃而解了!

View All